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学院新闻>>正文

    精研细磨 勠力同心——国际汉语教研室开展磨课研课活动
    2024-11-05 09:26  

    近日,国际教育学院国际汉语教研室围绕来华留学生本科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展开深入研讨。

    教研室老师首先就汉语言文学(国际商务)专业(2021年始招生)首次开设的《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展开了细致的研讨。教研室主任赵新宇老师认为此项课程为该专业首届毕业生论文指导的关键课程,对毕业生论文质量的把控和指导有着标杆意义,因此要对标学校教务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手册》和《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基本格式规范》,引领国际学生在论文选题拟题、结构搭建、布局谋篇、论证分析、数据获得、文献援引等各个环节做实做细。该课程由张金爽、赵新宇、曹晓玉三位老师分阶段授课。三位老师围绕课程教学小组的建立、授课分工、教材遴选,以及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展开,做了较为详细的陈述。张金爽老师认为,丰富的范例剖析和针对性实践练习,有助于学生高效掌握毕业论文写作基本技能和技巧;赵新宇老师认为,考虑到该课程只有9周,而国际学生学术文体写作基础普遍较弱,需要将大量相关练习前置于二、三年级,做好积累,四年级画龙点睛,实现突破和升华;曹晓玉老师认为,科学周严的论证,特别是对数据的辩证分析,是国际学生主要欠缺的能力,需要重点引导学生解决。

    接下来教研室负责《HSK5级指导课》、《高级商务汉语口语》和《中国民生与民俗》课程教学的三位老师,依次就各自教学实施方案内容展开阐述。段皓媛老师举例演示了《HSK5级指导课》词汇教学的设计思路,即将生词置于某一特定情景或语境中加以呈现和分析,这对于学生掌握该词汇多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王烁老师认为商务汉语口语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师引导学生将商务语言知识、商务专业知识和商务文化融合、内化,并结合具体问题或任务,加以恰当、得体的表达。这对教学设计很有挑战性。翟丽老师特别谈到面向汉语水平为基础级的学生,如何开展《中国民生与民俗》教学,她提到应充分重视国际学生自身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异同,并有意识地引导国际学生对其展开思考,这是激发国际学生求知欲和表达欲的重要动力来源之一。

    教研室主任赵新宇老师带领老师们共同探讨了各项课程之间应如何相互支撑、彼此分工协作,以达到对学生汉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全面提升。他建议《高级商务汉语口语》教学要与《高级商务汉语精读》、《高级商务汉语写作》等课程深度融合,打出组合拳,发挥课程组效应最大化。在此基础上还要考虑到课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在假期为学生推荐与课程相关的前导性书目,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特别是《中国民生与民俗》教学可与学院广泛开展的第二课堂文化体验活动相契合,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都能思考、发现和理解中国。

    国际交流与合作处王小雪处长也应邀参加了此次教学研讨,她认真听取了老师们对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计划、具体实施方案的热烈讨论,充分肯定了老师们部分教学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赞扬此次“精研细磨”全员磨课活动,对于全面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激发青年教师掌握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主动性起到的积极作用。

    2024年春季学期,学院完成专业培养方案修订工作,以响应教育部专家对学院教学审核评估的意见和建议。此次研讨沟通活动,是国际教育学院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学校总体部署,做好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后半篇文章” 的重要举措之一,将不定期延续下去。该活动联动师德师风建设、专业教学建设、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和学科竞赛指导等多个环节,推动天财来华留学生本科教育质量攀升。



    关闭窗口